首页 校园纵览 新闻中心 校园掠影 教师天地 学生园地 党建工作 招生招聘 精品课程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天地 > 经验交流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提高教育质量
编辑日期:2011/12/19  来源:  作者: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教育变革”为主题,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部署为契机,紧密围绕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区域和学校层面的进一步推进等内容展开研讨和交流。同时,论坛还交流了各国近年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鲜经验,展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最新成果。本报特编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在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报告以及论坛主题文件,敬请关注。

  --编者

  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预示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历经10余年实践探索,即将步入“进入纲要、举国推进”的历史发展新阶段。这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层面公共教育政策,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成为中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与工作领域。

  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其重要意义在于,各级各类教育有必要做到:在教育功能上,教育要明确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在教育内容上,各级各类教育要用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在育人目标上,各级各类教育要注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新一代公民;在教育自身发展上,要努力实现均衡、优质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能不能对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作出科学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是衡量一种教育理念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普遍传播价值的重要标准。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既包括教育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服务,又包括教育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表明,这样的功能定位和与此相关的教育内容与育人目标定位,已经产生了普遍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体来看,这一战略主题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重点任务。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国未来10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将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教育质量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考试成绩,而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首先是立“德”的教育,是关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以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普世原则;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的教育,即培养青少年掌握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再其次,可持续发展教育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学习能力,鼓励开展以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技发明创新活动,体现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要求;最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高尚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教育,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行统一”宗旨。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注重全面提高质量的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在创造优质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化、特色化推进过程中取得了诸多喜人成效。当前,在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学上”、力争实现“上好学”奋斗目标的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进一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深化,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如何聚焦课堂,尤其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方面,进行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实践探索。要从思想道德、知识构建、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等几个层面深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利其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创造优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引导性、带动性作用,使这项教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的10余年里,全国部分地区及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和高等院校上下求索,已经在学校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校园建设、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创新高地,创造了一批又一批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概括起来,这些地区与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经验有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助推地区教育改革与创新;第二,深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学校育人模式;第三,关注学生,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这些经验对于在更大范围内带动和影响更多地区、学校积极参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并从中受益,学习到可持续未来和实现社会积极转变所需要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初衷是对传统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要更新。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表明,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里,研究与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纳入各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创新进程,并正在成为推进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鉴于这一趋势,作为较早起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实践的国家,我国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为契机,通过总结、研究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质量水平,并使其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程的助推力量。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杜越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教育变革”。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已经进入了后半段的时刻,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哲学思考,无疑能够使理论研究更上一个新的高度,对实践也能够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和修正人们的传统思维,是对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追求,也是对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哲学思考。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国之所以重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如何在4亿青少年当中有效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要求我们承担起来的重要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善于学习和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在本届国际论坛上,我们邀请国际代表传授国际经验,为同行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特别是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参考。继前四届国际论坛之后,本届论坛又展示了中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崭新经验,表达了我国教育工作者落实联合国《十年计划》、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在论坛期间,我国教育工作者同国外同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研讨,产生了提炼升华已有经验的效果,也丰富了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经验。

  我们希望以本届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外国际合作,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向新的发展水平。我们还希望能够邀请一些国际专家专门到实验学校和实验区进行考察与指导。我们也希望有机会选派中国教育工作者到其他国家现场考察教育教学,进一步学习国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开展共同的课题研究和实验项目,要通过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探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有效途径。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丰富经验,迎接将于2014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

  (杜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提速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

■线联平

  1999年,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开启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创新探索。

  2007年,在总结和回顾全市各区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保障措施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随后,各区县制定政策,组织学校强力推进改革实验,开展多层次培训,更新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之一。《教育规划纲要》“战略主题”部分在分别陈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任务之前,明确写道:“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

  同年,北京市颁布面向今后10年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首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策略,通过“建设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有效融入教育改革之中。

  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区,进一步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培养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内容。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学校建设,指导学生关注与积极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推动学校从单纯资源消耗单位向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转变。”

  未来10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北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长远目标对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建设“世界城市”,对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继续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线联平: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哲学思考

■时龙

  一、发展问题是现实问题,同时涉及发展的源流、发展的内涵、发展的路径等问题。因此,发展也是哲学问题,要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思维看待事物。

  可持续发展问题来源于现实。我们过去讲发展,现在讲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从发展的源流来考虑的。同时也涉及发展的内涵,到底什么是发展。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发展就是增长。但是随着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也发现发展会有极限,这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理念,更是一个哲学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讲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发现还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是要培养人们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及各种事物。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要教育当代人和后代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认识论、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思维习惯,就是要培养人的一种哲学思维。

  二、全面理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自然界面前,人不能以主宰者自居。可持续发展教育要促使人们善待客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里面的重要范畴。一般来讲,主体是指人,包括人的认识和人的实践;客体是指人认识的对象和人实践的对象,一般来讲是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最初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客人,后来认为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最宝贵、最灵性的生物。再后来,人成为自然界的骄子,成为自然的主宰。这种主宰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自然同时也破坏自然,于是就有了空气污染,资源浩劫,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没有处理好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甚至犯了错误。

  好在人类经过反思终于认识到,作为自然的客体,是我们一刻也不能脱离的环境,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要善待自然。在法国巴黎,旧城的面貌基本上没有改变,甚至旧城的颜色也不容改变,保持了在原有自然基础上的历史一贯性。而在北京,一些老城痕迹已经不见了,老北京不见了,新北京已经开始成为水泥森林。这是以主宰者姿态对待自然的必然后果。鉴于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要善待自然,甚至要同自然融为一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哲学也是人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面对人的自身发展和发展环境两大要素,教育哲学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讲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经济、环境和人的自身发展,所以哲学根本上也是人学。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因为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人造成的。人是文明的缔造者,人也是文明的破坏者。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同时也把这种辉煌毁灭殆尽。所以,面对人的自身发展和发展环境这两个要素,可持续发展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来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给予学生某一种知识,而是培养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关注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不能只顾当代,忘记后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发展基本上是关注当代人的发展和当代人的享受,导致我们既享受了文明的成果,也感受到文明带来的恶果。这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当代人和后代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原因。

  四、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因。可持续发展追求多样性的统一,教育就要注重多样性的发展,形成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优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关注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我们有一些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用一种教育模式来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用多种教育模式,来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二,改变单一的教育方法,全身心地感受文明。我们的教育方法多是单一的,尤其是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本身就要求用多种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要感受风怎样刮、水怎么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第三,改变简单的教育目的,体验公民社会责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呈现方式多是分数、成绩等。这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教育对象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特别是在当代,要让学生知道可持续发展,并为今后参与可持续发展作好准备。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第四,改变单一的教育取向,在发现中学会欣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取向,而且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升学、就业这样的教育取向很重要,却不是唯一的教育取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要让学生到社会、到自然中去发现,在发现中欣赏人类的文明,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五,改变单一的教育环境,发挥社会组织功能。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功能,也不单纯是教育的功能,全社会都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农村、企业、国家机关、博物馆、社区,要用全社会的资源、面向全社会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特别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要建立更好的机制,使各社会组织能够主动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提供资源,而且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基地。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而这个实践最有力的杠杆就是教育。

  (时龙: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相关链接]

可持续发展教育北京共识

  (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全体代表2011年10月18日讨论通过)

  我们,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于2011年10月16-18日,在中国北京出席了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教育变革”。我们就社会转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共同总结可持续发展教育成功经验,商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以下简称《十年计划》)后半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思路与途径。与会外国专家尤其对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年计划》发布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发布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文件《波恩宣言》。但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促进优质教育,通过教育使所有公民具备相关知识与能力、价值观与开阔的视野,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且生态可持续的未来,是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经过研讨,我们就未来4年及《十年计划》后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达成以下共识:

  1.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变革。通过教育创新及多种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本土实践的开展,全面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各国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推进《十年计划》进程的需要。

  2.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项目,推进《十年计划》进程。根据部分国家的经验,国家层面需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系统理论知识培训,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与科研机构需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题培训和成功经验培训。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地区办事处加大力度开展各国之间的培训与交流,开展不同类别教育人员的跨国培训,如国家教育部门官员、研究人员、省市县区教育局长、校长、教师、社区干部、青年团体等。

  3.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与示范区,深度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目前,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和实验区的建设。鉴于此,其他国家有必要着手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和实验区的建设,以利于通过传播典型经验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进程。

  4.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标准,定期开展质量检测。确立较为统一的评估标准,是推进《十年计划》进程的重要工作。各国有必要结合《十年计划》与各自国情,制定地区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标准,并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估。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地区办事处有必要经常组织各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开展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评估与检测的合作研究。

  5.发挥社会各界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建立包括博物馆、社区、农村、本土居民、企业、媒体和研究机构等在内的联动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扩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进程。

  6.立足本土实践,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近10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北京办事处和雅加达办事处在促进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受到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些国际交流,亚太地区各国做到了取长补短,完善了各自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鉴于此,各国应继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完成《十年计划》之后,继续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十年计划》的主要倡导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建立起2014年以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实施框架,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探索相应的实施框架与方式。

  全球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家长、政治领导人以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对将于2014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充满了热切期待。前7年各国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走向优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选择。我们坚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道路上继续前进,必将迎来全球教育改革与创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来源:中国教育报)

 
安徽六安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3017226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 建议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 [管理登录]